
Treatment
Information

1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导致各种排尿症状的疾病。

无需手术的前列腺增生治疗
前立腺動脈塞栓術 PAE
Prostatic Artery Embolization

最新、最快、最可靠。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 (PAE) 作为一种针对前列腺增生症 (BPH) 的新型导管治疗方法,在欧美国家已被广泛应用。然而,其疗效最早是在2000年代初期被报道,因此仍属于较新的治疗技术。最初,PAE 主要用于前列腺活检后的止血,但后来发现,该治疗不仅能有效控制出血,还能改善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因此开始受到关注,被视为前列腺增生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然而,在日本,PAE 尚未被纳入健康保险体系,其普及度仍然有限。
我们关注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并希望在日本推广 PAE。
我们关注 PAE(前列腺动脉栓塞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认为这是一种能够极大减少患者身体负担的治疗方法,因此希望在日本推广应用。尽管我们擅长各种导管介入治疗,但在 PAE 方面的经验有限,因此,我们在正式于日本开展此治疗之前,前往葡萄牙里斯本的 Dr. Tiago Bilhim 进行学习,并有幸参与多例实际病例的治疗过程。此外,在我们初次执行 PAE 时,也通过网络连线与 Dr. Tiago Bilhim 进行远程讨论,并获得他的专业指导,成功完成治疗。我们将继续积累临床经验,确保每一例治疗的成功,以期为更多患者提供可靠的 PAE 治疗。
正常的前列腺

肥大的前列腺

【疾患概要】
前列腺肥大症(BPH)是指前列腺增大,导致与排尿相关的各种症状的疾病。一般而言,成人男性的前列腺体积通常小于20ml,相当于核桃大小,但当前列腺肥大时,可能会增大至鸡蛋大小。
前列腺肥大症的主要风险因素是年龄增长,此外,遗传因素、饮食习惯、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也被报道为相关的危险因素。
前列腺位于直肠前方,并包围着膀胱出口的尿道。因此,当前列腺增大时,会压迫尿道,导致以下症状:
- 排尿症状(如排尿困难等与尿液排出相关的症状)
- 蓄尿症状(与尿液储存相关的症状)
- 排尿后症状(排尿后出现的残尿感或不适感)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因此,适当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主要症狀】
[排尿障碍]
排尿困难是指排尿不畅的总称,包括“尿流变弱”、“有尿意但难以排尿”、“尿流分叉”、“排尿过程中尿液断断续续”、“排尿时需要用力”等症状。
[储尿障碍]
前列腺增生患者通常会出现尿频现象。尿频的定义并不固定,但一般认为如果从早晨起床到夜间入睡期间排尿超过8次,属于白天尿频。如果在夜间需要因尿意醒来1次或以上,则称为夜尿频繁(夜尿症)。
[排尿后症状]
排尿后仍然感觉“尿不干净”、“总觉得尿液残留”,许多患者会有这种残尿感。此外,有些患者在排尿结束后穿上衣物时,仍然有尿液滴漏导致衣物被弄湿。
治疗
前列腺增生的治疗通常首先采用药物治疗,如果症状改善不充分,则会进行 TURP 等手术治疗。作为导管介入治疗方法之一,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创伤极小,在欧美国家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是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以下对比表格列出了代表性治疗方法的特点。与其他需要全身麻醉或腰椎麻醉的手术相比,PAE 仅需局部麻醉即可实施。此外,住院时间通常不超过 2 天,在海外,PAE 甚至可作为日间手术进行,无需住院。

最小的身体负担
在局部麻醉下,从鼠蹊部的股动脉或手腕的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至双侧前列腺动脉,并进行血管造影。选择性地向前列腺动脉注入栓塞物质,阻断前列腺的动脉血流,导致前列腺缺血(无法获得养分的状态)。随着前列腺逐渐坏死和缩小,症状得以缓解。由于这是一种微创治疗,因此即使是超高龄患者或有多种并发症、无法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也能进行。此外,与 TURP 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相比,如逆行性射精、勃起功能障碍和尿道狭窄等,此治疗方式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 PAE 的技术成功率与治疗效果]
据报道,在约 91-93% 的病例中,能够成功插入导管至双侧前列腺动脉,并注入栓塞物质。然而,大约 7-9% 的病例由于动脉过度弯曲、狭窄或闭塞,导管无法进入双侧前列腺动脉,因此仅能完成单侧前列腺动脉的栓塞。PAE 后症状复发率为:治疗后 12 个月约 11%,30 个月约 20%。关于症状复发后再次实施 PAE 的比例,治疗 1 年后为 3%,5 年后为 21%,10 年后为 23%²。与传统手术相比,PAE 作为一种导管治疗方式,重复治疗相对更加容易进行。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 PAE 的实际案例]
一名 70 多岁的男性因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障碍而困扰。由于他是一名公司经营者,无法请假接受传统手术,因此希望通过 PAE 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导管被插入左右两侧的前列腺动脉,并分别注入栓塞物质。注射后,血管造影显示前列腺的影像消失,说明血流被成功阻断。术前术后的 MRI 影像对比显示,前列腺明显缩小。在 PAE 之前,患者每天需要进行 4-5 次自行导尿,而 PAE 术后,他不再需要导尿,并对此治疗结果感到满意。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 PAE 的并发症]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的严重并发症较少,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据报道,并发症可能由栓塞物质流入前列腺动脉以外的血管所引起,可能出现阴茎溃疡、膀胱溃疡、直肠溃疡、尿路感染、尿潴留以及血管损伤等情况。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 PAE的费用]
PAE在欧美国家已广泛应用,但在日本尚未获得医保认可,属于自费医疗。关于费用详情,请咨询提供PAE治疗的各医疗机构。
参考文献 :
- 1.Carnevale FC, Moreira AM, de Assis AM, et al. Radiology. 2020;296:444-51.
- 2.Bilhim T, Costa NV, Torres D, et al. 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2022;45:1324-36.
[前列腺肥大症治疗方法的比较]
麻酔 | 方法 | 治療時間 | 術後尿道カテーテル留置期間 | 身体的負担 | 保険診療 | |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 | 局所麻酔 | 在动脉内插入导管,对供养血管进行栓塞 | 2小时 | 无 | 低 | 不在保险范围(自费) |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 | 全身麻醉或腰椎麻醉 | 通过内窥镜从尿道切除前列腺 | 2小时 | 5天 | 中 | 保险适用 |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HoLEP) | 全身麻醉或腰椎麻醉 | 通过内窥镜用激光剜除前列腺 | 2小时 | 5天 | 中 | 保险适用 |
FLOW - 就诊流程 -
【咨询】
【评估 / 诊断】
【治疗计划】
【治疗 / 手术】
【术后随访】
2 主动脉瘤 大动脉像瘤状膨胀的疾病。

非手术性主动脉瘤治疗
支架移植术(EVAR)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正常的主动脉

大動脈瘤

【疾病概述】
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像肿块一样膨胀的疾病。它发生在动脉壁(血管壁)变弱的部位,随着血流的压力作用,向外膨胀。如果不治疗主动脉瘤而放任不管,它会逐渐增大,最终可能破裂并引发大出血。一旦破裂,治疗效果极差,有时患者甚至无法及时送达医院,可能会突发死亡。据报道,主动脉瘤破裂后的死亡率高达60-80%。
【主要症状】
大多数主动脉瘤没有症状,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增大。当动脉瘤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通过腹部异常的搏动被发现,或者在健康检查中被偶然检出。
如果主动脉瘤破裂,患者通常会感到剧烈的背部、腰部或腹部疼痛,并迅速进入休克状态。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因出血而死亡。

治療

最小化身体负担
自2007年起,日本国内已将企业生产的腹主动脉瘤治疗用支架移植物纳入医保范围,并正式投入使用。支架移植物由金属框架部分(称为支架)和覆盖其外的人工血管部分(称为移植物)组成。与传统外科手术不同,该治疗无需切开腹部或胸部,而是通过腹股沟(鼠径部)的动脉插入导管,将支架移植物精准放置在主动脉瘤部位。由于支架移植物能有效分隔血流,使血管壁不再直接承受血压,因此破裂风险大幅降低,并且全球已有众多成功案例报道。EVAR(腔内主动脉修复术)属于血管内治疗,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对身体的负担更小,并且可在局部麻醉下实施,降低了患者的术后恢复压力。
[将并发症风险降至最低。]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EVAR 的手术创伤极小,即使是高龄患者也能安全实施。然而,有研究报告指出,EVAR 在术后 10 年及以上的长期疗效可能不及外科手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动脉分支逆流引起的 Type II 内漏(Endoleak)。即使使用支架移植物覆盖动脉瘤区域,如果发生 Type II 内漏,血流仍会持续进入动脉瘤内,导致其进一步增大。据报道,术后 8 年及以上晚期阶段,EVAR 患者的动脉瘤破裂风险比外科手术更高。因此,近年来,为了抑制 Type II 内漏的发生,通常在支架移植物置入前,预防性地进行大动脉分支的栓塞术。


FLOW - 就诊流程 -
【咨询】
【评估 / 诊断】
【治疗计划】
【治疗 / 手术】
【术后随访】
3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由于动脉硬化导致下肢动脉闭塞的疾病。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疾病概述】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是由于动脉硬化导致下肢动脉闭塞的疾病。其典型症状为间歇性跛行,即患者步行一段时间后,臀部、大腿后侧或小腿肌肉出现疼痛,休息后可再次行走。病情加重时,即使在静息状态下,患者仍会感到足部寒冷和剧烈疼痛,甚至因疼痛导致睡眠障碍。随着病情进展,足部可能出现溃疡或坏疽,且难以愈合,若不及时改善血流,部分患者可能面临下肢截肢的风险(重症缺血性肢体)。许多患者因被误认为是腰椎病或椎间盘突出等腰部疾病,而忽视了下肢动脉闭塞的可能性。我们在下肢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并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领先的治疗成效。我们致力于安全、有效地进行下肢动脉的血流重建,帮助改善因间歇性跛行或重症缺血性肢体而困扰的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血管内治疗
在局部麻醉下,通过穿刺腹股沟部或手腕部的动脉,将导管插入血管内。对狭窄的血管区域进行球囊扩张,或者植入支架以维持血流通畅。整个过程仅在血管内进行,因此几乎不会产生疼痛,对身体的负担也最小。治疗时间根据病变部位和手术难度不同,大约需30分钟至2小时。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血管内治疗效果]
我们曾总结过髂动脉支架的治疗效果,并在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期刊上发表了相关论文。髂动脉支架的长期通畅率(即放置支架后血流保持顺畅的概率)在10年内达到71-83%,效果良好。与外科手术不同,血管内治疗即使支架发生堵塞,也可以多次进行再治疗。如果包括通过再治疗恢复血流的病例,支架的10年通畅率可达98%。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实际案例]
一名患者因双侧髂动脉闭塞,在步行 100 米后双腿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而被介绍就诊。针对双侧髂动脉置入支架,成功实现了良好的血管扩张和血流恢复。手术后,患者行走时的疼痛完全消失,现在可以不间断地行走数公里,无需休息。

另一位患者的左脚第一趾出现坏死,并伴有左大腿部动脉闭塞。在置入支架并进行血流重建后,对坏死部位进行了小范围截除,最终实现了完全的伤口愈合。

引用文献
Ichihashi S, Higashiura W, Kichikawa K et al. J Vasc Surg. 2011; 53: 992-9.
FLOW - 就诊流程 -
【咨询】
【评估 / 诊断】
【治疗计划】
【治疗 / 手术】
【术后随访】
